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12月25日—12月31日)
近日,南七街道新徽菜·名徽厨暖民心工程免费技能培训班正式迎来首秀。
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张斌主持会议并讲话。中心领导班子成员,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公园管理处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各党支部书记,群众职工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要求,要以此次述职评议会为契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庐阳市政园林工作。会议指出,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抓好基层党建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近日,庐阳区园林绿化管理中心党委召开了2022年度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会庞延还表示,参加比赛可以让孩子培养自我调节能力,让青少年在锻炼中成长。合肥三国新城遗址公园的金汤虎台,是七届中日韩三国围棋名人混双赛决战的地方,世界顶级棋手李昌镐、芮乃伟、常昊、依田纪基在这里手谈,留下了棋坛佳话。
4月8日至9日,有40年历史的庐阳杯棋牌大赛围棋比赛,首次把赛场搬到这里,给300多名棋手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经过两天的激战,老年组的戴忠健、50至59岁组的孙乃经、30至39岁组的石冠峰、大学生组的邓光宇、10至19岁组的邓逸凡、9岁组的王骏宸、女子组的祁欣蓉分获各组别冠军。钟咏三深受刺激,但他很快就想明白了,合肥在国内的会场上都被放在边上,凭什么美国的地图要给你一个位置。
100亿当时只是苏南一个县的产值。如今,30载过去,春天里,麦田不在,新城已立。钟咏三是一个工业神经极其敏感的人,这位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的高才生,在合肥变压器厂做过装配工,20世纪70年代曾背着干粮到中科院用中国唯一的一台电子计算机做过《电子计算机对变压器的优化设计》的研究,而且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城市的决策者应该是一个深谋远虑的战略家,而不是一个埋头拉车的老黄牛。
然而,二三十年前,合肥市市长钟咏三参加全国或华东地区会议时,合肥的座位不是安排在后面,就是安排在拐角不起眼的地方,会议发言时,合肥也是安排在后面,要是时间不够,赶上饭点,合肥就不用发言了。如今,在世界500强成群结队抢滩合肥、高新技术产业扎堆落户合肥之时,没有人对合肥已经工业化和正在国际化的事实表示怀疑,而在三十年前,这却被人当作一场黄粱美梦。
合肥的工业生态主要是安徽省和合肥市自己上马的一些投资少、规模小、效益平平的中小型工业,诸如食品、服装、鞋帽、粮油加工之类的。而在钟咏三看来,被人家冷落,是一种精神上的挨打,是一种比遍体鳞伤更受重创的挨打。落后的合肥放在一个形同虚设的位置上,不让你发言算不上多么残酷。与会者没有人觉得这有什么不妥。
麦田里的春天2.打开地图的理由二十多年过去了,这是一个春天的早晨,在合肥经开区翡翠湖迎宾馆的一个房间里,曾先后担任合肥市市长、市委书记的钟咏三用了一天半的时间给我讲述了1993年春天的故事。说起当年的创业史,这位耄耋老人像一个老小孩,情绪时常控制不住地激动,说到动情处,他会从沙发上站起身来,眼睛放着光,连说带比画着,手舞足蹈,生怕他的表述不够充分和到位。对于合肥来说,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没有把任何一个重大工业项目放在合肥,20世纪50年代安徽以煤炭资源为合肥换来了上海的一些工商业和轻工业项目,生产一些棉纱、毛巾、肥皂、球鞋、搪瓷、面粉之类,零打碎敲的,不成气候。一座新城,20则故事,终成一本报告文学——《麦田里的春天》。
国家没有把安徽定位于工业大省,安徽也没有要求合肥举全市之力发展工业化,所以,合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的起步阶段是悄悄地干。一个国家和一座城市的地位是以经济实力说话的,而经济实力的显著标志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工业化是实力的基础,城市化是工业化的载体。
合肥需要梦想,合肥需要一批做梦的人。当合肥的梦想直奔现代工业化、城市化的时候,安徽全省上下正在忙于种植水稻和小麦。
所以,钟咏三和他的一批有着强烈工业化情结与城市化梦想的追随者要在这块自尊心严重受伤的土地上,绘制一张属于自己的地图。2023年,合肥经开区迎来建区三十周年。地图上的新合肥不仅要矗立在中国的视线里,而且要走进世界的目光里。争取几个大的,改造大批老的,放开县区小的,担任市长后的钟咏三1987年提出了到1994年合肥要实现100亿元工业产值的目标,合肥市上下几乎所有人都质疑百亿计划,都说:这怎么可能呢?钟咏三说:这怎么不可能。邓小平说,落后就要挨打。从一个战略高度来看,1993年的合肥最迫切的事情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而不是把郊区的蔬菜种好,实现城郊一体化,更不是如何去处理中菜市漏水、鱼花塘死鱼。
合肥经开发布特此发布,以飨读者。如今,他的心里是踏实的,表情是自豪的,阳光照耀在他饱经沧桑的脸上,像是一种关怀和抚慰。
编 者 按 1993年,一张1:10000的地图,拉开了建设新合肥的序幕。新合肥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楼房加商场和农贸市场的城市,而是一个集现代工业、现代商业、现代服务业于一体的新型城市,这座新城的直接载体就是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然而改革开放后,国家的发展战略已经转移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了,现代经济的表现形态是工业化,不抓工业,客观上就是脱离中心。由此开始,合肥乡下的麦田与油菜地里,一批人撸起袖子,决心建一座崭新的合肥。
你没有实力,没有经验,没有成果,人们无法记住你,也没必要让你做空洞无物的凑数的发言而影响了大家吃饭1993年1月8号,合肥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成立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协调服务领导小组的通知》,市长钟咏三亲自出马,担任组长。工科出身的钟咏三当了市长后在合肥大张旗鼓地对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的同时,把几十个大小三线的军工企业从大别山里搬到了合肥,搬来的还有成群结队的技术力量和工业产值。合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目标终于由悄悄地准备,到旗帜鲜明地亮剑出鞘。
1987年合肥提出的百亿产值宏伟目标,没人相信,那时候,如果全市只有一个人相信的话,这个人就是钟咏三。省长傅锡寿在合肥市的报告上批示:先启动北区,做好南区前期准备工作。
省里把发展工业的重点落在了芜湖,合肥作为全国的科教基地,侧重于发展高科技产业和高新科技研发。如今,30载过去,春天里,麦田不在,新城已立。
没有现代化,合肥就不能算作安徽的中心城市。干道指挥部租了五间民房,红砖灰瓦的小平房外墙上,石灰水刷白,用排笔蘸上红漆写上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干道建设指挥部,指挥部从老城区带了两个食堂师傅,支起锅灶,当第一缕生火做饭的炊烟从屋顶上空袅袅升起的时候,干道建设的序幕就算拉开了。
这时候,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还没批下来,肥西的地也没征过来,证还没拿,儿子已经生下来,这既让人兴奋,也让人有些忐忑不安。杜平太招兵买马的时候,动员精明能干的周玉来开发区:你去干计划财务处处长,有的是钱,20多个亿,你去给我管。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先修一条气派壮观、气势夺人的主干道,要让投资商看到开发区一出手,就是大手笔,魄力、决心、勇气全都体现在这条锋芒毕露的干道上,名字已经敲定——繁华大道。麦田里的春天3.冲出十八岗十八岗有一个收费站,收费站是一个关卡。
在随后不久的毁约风潮中,经开区内外交困,命悬一线,张宝始终没有跟风,没有抽回资金。1993年3月11日,合肥市政府向安徽省人民政府请示由省政府批准,同意先行成立省级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已经卖出去了,定金也拿了,骑虎难下,无论如何,得先干起来再说。
在故事中认知合肥,在回忆中倾听经开。然而,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策划和设计者们在全国开发热的大背景下,依然信心满怀:有的是土地,有的是买土地的投资者,卖了地,就有钱修桥铺路,就可以甩开膀子搞开发了。
合肥的决策者们很清楚,没有首位度,没有辐射性,没有带动力的合肥与省会城市的称谓是不相称的,一个没有产值的全国科教基地也是没有什么尊严的。1992年春天,邱永汉率83人的台湾企业家代表团在北京受到谷牧副总理的接见,得知此时邱永汉正率团从四川考察回武汉的途中,钟咏三率合肥市政府一班人马,日夜兼程,赶到岳阳,在一个台商朋友的引荐下,见到了邱永汉,并陪同邱永汉乘船到武汉,钟咏三在船上给武汉市市长赵保江打电话,提前安排好合肥市政府在武汉宴请台湾企业家代表团的准备工作。